时间:2022/12/29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相传乾隆年间,距襄汾西约六十多里的赵康镇有个远近闻名的尉员外。尉员外三十八岁那年,他的结发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千金。尉员外中年得女自然视为掌上明珠。女儿长到十七岁时,尉员外不惜重金为女儿建了一座尉家楼。还专门请老师教导女儿,尉姑娘聪明伶俐学啥会啥,琴棋书画无所不晓。

单说向赵康东走五里地有个北柴村,村里有对姓王的夫妻,靠租种尉员外家土地为生,两口子三十出头了也没能生下一男半女,两口子为此整天唉声叹气。

这年大年三十的早晨,下了一夜大雪。老王早起出去扫雪,刚一推开屋门,只见一个和尚倒在屋檐下,赶忙吆喝老伴把他扶到屋中炕上盖好被子,说:“我是离这儿六七里地普净寺的食空和尚,长老让我在年三十前化缘一百两银子,我已讨到九十五两,还差五两,我还得赶快去化缘,否则到了子时以后,观音菩萨就建不起来了。”

说完欲走,不料刚移步就又“扑通”一声倒在地上。

老王两口赶快把和尚扶起,老王说:“你先慢行,我有话对你说……”

说着他把妻子拉到一边说:“我记得咱俩成亲时,我妈一对银镯子给了你,我看这师父挺着急,而且又不是为了自己,还不如给了他救人一急,积点阴德吧!”

妻子说:“可是咱妈临死时说一定要把这对镯子给咱的儿子娶媳妇用的呀!这可是你们王家 值钱的东西了,如果没有它,以后咱们的儿可靠啥成亲呀!”

老王说:“你说的也是,可现在咱们连儿子都没有,兴许这辈子都不会有了,不如献给佛门积点阴德吧!”

就这样连说带劝,让妻子把银镯子交给了和尚。

和尚接过银子再三谢道:“阿弥陀佛!善哉!善哉!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不是不报时辰未到,时辰一到一切都报。”说罢转身离去。

当天夜里子时时分,两口在半梦半醒之中只见一个身着白衣的女子来到他们面前说:“我是观音菩萨,谢谢你们的五两银子让我银身重塑。我是来给你们送子来的。”

说完只见她的手中红光一闪,飞出一粒红豆落到王家妻子的嘴中,然后菩萨又说:“你们送我五两银子,十八年后,我送你家五百万两*金。切记,待你怀胎十八个月后,将会生下一个男孩,十八年后,男孩要娶尉家的姑娘为妻,到那时,你家将是天下最富有的人家。切记切记!”说完一股云雾就不见了。

两口子急忙起来找时,却什么也没有。这时妻子忽觉腹中“咕咕”作响,好生奇怪。

过了三个月,王妻子肚子果然一天天大了起来,次年六月生下个白白胖胖的小子,算下来整整怀胎十八个月。两口子高兴得是合不拢嘴,过满月那天,请本村识字的给取名字。

这位先生听了此子来历后说:“这孩子乃上天所赐,就叫天赐吧!”

光阴似箭,转眼十七年过去了人常说:“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祸福。”这年村中流行痢疾,老王两口子也被染上了。

他俩知道自己是活不了几天了,就把天赐叫到跟前对他说:“娃呀!爸妈恐怕是不行了,好在你已长大成人,爸妈就没什么牵挂的了。只是在十七年前观音菩萨梦中曾对我们说,你十八岁后可得*金五百万两,并娶赵康村尉家的姑娘为妻。切记等我俩死后,你就上赵康的尉家给人家打长工,到了人家可得好好给人家干,听见了吗?”

“儿听见了,你们就放心吧!”二位老人说完就相继闭上眼睁去世了。

安葬了两位老人后,天赐听从老人的话去了赵康的尉家打长工。由于天赐生性老实,干活卖力,所以很受尉员外的看重。尉员外见天赐精明能干,就把一千多只骡马交他去管,让他每天套上马车拉土垫圈。

不知不觉是一年过去了。在六月初一这天,天赐吃过早饭后又套上马车出去拉土。可不论到哪儿,都铲不下来土,天赐好生奇怪。这马也似乎中了邪,不紧不慢地走走停停,无论天赐怎么打骂吆喝都不顶事。

接近*昏时,来到岭中间 处那马便停下不走了。天赐就下车挥铣铲土,不料这土却十分松软。天赐心说:这马还真有灵性,知道这儿土好挖,所以把我带到这儿来。

约有一袋烟工夫,就装了满满一马车。天赐刚准备离开,只听“轰隆隆”一声巨响,就见土堆中露出一个大洞,里面金光闪闪耀人眼目。天赐入洞一看,只见洞中满满地塞了许多金光闪闪像砖一样的东西。他试着拿了一块,觉得沉甸甸的,嘴里说:“这是什么东西呢?管他是什么东西拿回去两块,晚上当个枕头也不错。”于是他拿了两块出了洞,赶上马车急速返家。

卸车后,天赐把两块砖放在床头便吃饭去了,吃饭时他把今天的遭遇讲给了尉家听,人无不奇怪。

次日大清早,尉员外有事去找天赐,见他还在睡觉就走到他床前去叫,忽见天赐头下枕着两块闪闪发亮的东西,赶忙把天赐的头移向一边拿在手上仔细观看,只见上边写着:晋国库金,每块壹佰两。尉员外赶忙拿回家取出试金石一试果真是金。于是把天赐推醒,询问这东西从何而来?

天赐揉了揉迷迷糊糊的双眼说:“这东西呀!多着呢。”

“真的?”

“当然是真的!谁还骗你。”

“好小子,如果不骗我,你用这东西从你家一步一块铺到我家,我就把女儿许配与你。”

“真的?”

“当然是真的,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。”

天赐一骨碌爬起来说:“你叫几个人多套几个车,跟我一块拉去。"

于是一辆辆马车相跟着来到岭那个洞前,不断地装,不断地拉,一直拉到亥时才拉完,但铺到尉家门口只差两块。结果从天赐床上拿来两块垫上刚刚合适。

就这样,尉家姑娘脚踩金砖,嫁到了王家。待姑娘走到王家后,天赐忙叫人收回金砖,尉姑娘细细一点,不多不少整整五百万两,从此王家成了天下最富有的人家。

不知不觉四五年过去了,俗话说:“人旺财不旺,财旺人不旺。”尉夫人结婚几年一直没有生养,眼看着王家在她手中断了香火,于是她先后又挑了一个姓赵和一个姓李的姑娘进府与天赐成婚,这赵氏和李氏也没让尉夫人失望,三年中陆续生下了两男两女。从此一家人欢天喜地和睦相处,恩爱度日。

当时,河南、山东、安徽等地连年遭灾,庄稼颗粒不收,众百姓拖儿带女,背井离乡,出外谋生,官府也没法,只好上书呈报皇帝。乾隆皇帝看罢奏章决定要微服私访。他当下挑选了五名精明强干的随从,然后把诸事安排了一番,第二天就出发了。

乾隆一行六人马不停蹄,没几日就到了河南,只见所到之处是满目凄凉,民不聊生,饿殍遍野,乾隆这才相信当地官吏所报属实。

他看着这些凄惨的景象,心中无限惆怅,便打马往回返。当过了*河来到山西境内的太平县时看到的却是另番情景,百姓都安居乐业,热周非凡一深太平盛世之象。

乾隆就到了县衙想问个究竟,随从到了县衙通报一声后,可把这个县令给吓坏了,慌忙整衣理帽出门相迎。

皇上进得府后只见堂上尘灰足有一寸有余,也不见有衙役在,就怒道,“大胆县令曹有智,尔等食国家俸禄,却不为民办事。堂上竟这般荒废,两边连个衙役也没有,这是怎么搞的,你可知罪?”

县令吓得赶忙下跪道:“皇上有所不知,由于这几年风调雨顺,村民们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,所以这几年已没有人打官司告状了,衙役们在这儿也没事,所以只好放长假了。”

皇帝听后很是惊讶,沉思片刻,便说道:“眼下河南一带遭灾,饿民遍野,这样吧,先从你们县上借一万担粮食,接济一下灾民。你看如何?”

“皇上所言,小官怎敢不从。只是我们小小一个县衙哪有那么多粮食。小官倒有一个想法,不如皇上出银子买粮食。现在村民家家都存有很多余粮,如果出钱买,我看凑足一百万担粮食不成问题。”

“这个……现在国库空虚,江南一带屡遭灾慌,迟迟交不上税来。朝廷一下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。”

县令听罢“忽”地一下好像想起了什么,赶忙对皇上说:“我看皇上不如到北柴村王家去借些金银。”

“噢!这个王家是何许样人?”

“说起王家真是百里之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”县令说着就把他听到的传闻给皇上说了一番。

皇上听后将信将疑道:“真有这等奇事?”

“臣就是有两个脑袋也不敢欺骗皇上呀?”

“那朕去看个究竟。”皇上说着就往外走。

出了县衙,乾隆沿着县令指的方向,向北柴走来。到了北柴村,没费事就找到了王家的宅院。

王员外和夫人一听说皇上来访,赶忙吩咐众家丁和丫环排队相迎。乾隆进了王府,寒喧过后,就说明了来意,天赐两口子听后说:“这个好说,但不知皇上借多少?”

皇上道:“能凑齐一百万两*金 ,若是没有那么多,就少借些,等明年别的州县收成好了,我一定还你们。”

“皇上说哪里话呀!除去*金一百万两,我家再出一百万担粮食,而且都不用偿还,就算是我王家效忠国家的吧!”

乾隆一听龙颜大悦,当下夸赞王家一番,又定好交钱交粮日期,就要起身告辞。无奈王家夫妇苦苦相留,乾隆只得恭敬不如从命了,谁知这一停就是四四一十六天。

到了第十七天上,皇上是定要走不行了。天赐见无法再挽留只好说:“皇上一定要走,那我就吩咐家丁把*金和粮食打装好,明天是个*道吉日,明天再走吧!"说罢,王员外又吩咐拿出上好的酒菜为皇上饯行。

这场酒从中午十二点直喝到晚上六时席将散时,皇上已喝得迷迷糊糊,说道:“你们王家真是太富有了,像你家这样大的财势,若要倒霉的话,除非天火烧。感谢你们这些天的招待,待我回京后,一定在京城为你们家盖一座房子,接你们上京城住上一段时间。”说话间又趁着酒兴吆喝随从拿笔和纸来。

只见乾隆挽起袖子醮足笔墨,龙飞凤舞的写下了一大四小五个不同形状的“福”字,后来,天赐找了个石匠把皇上写的字,刻成了一个五福牌,中间一个大福字,四边角上刻着小福字。

且说第二天,皇上早早起来,洗漱完毕,吃过早饭,便带着随从及送*金和粮食的队伍就浩浩荡荡地向京城出发了。

回到京城后皇上念起王家的好处,真拨了一批银子为王家在京城修建了一批房子,据传就是现在的王府井。

房子建好后,皇上亲自派人把王家夫妻接来。一住就是十来年。在这十年中天赐的四个子女也都长大成人。天赐夫妇便拜别皇上要回去为他们成亲,皇上也只好恋恋不舍地让他两口子回家了。回家后,两三年,相继为儿女们成了家。

斗转星移,转眼又是几年过去了。

这年二月,天赐好好的突然得了一个怪病,请了多少名医都无效,眼看着一天不如一天了。尉夫人便和赵氏和李氏商量为天赐准备后事。她们打听到西山脚下有一个会看风水的先生,人人都称他张半仙,就特意派人去山脚下把张半仙请来给她家看坟地。

话说这个张半仙跟着王家的家人往北柴走,路上天快黑了,就住进了一家小旅馆。夜里,张半仙恍恍惚惚觉得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来到床前问他:“你可是准备前往北柴的王家看坟地的吧!”

“是的。”

“我送给你一样东西,能帮你看清风水,那个王家是远近闻名的大户,你一定得给他看个风水好的地方。”说完只见那女人手一抖,一个亮晶晶的东西就落在了床前,然后白影一闪就不见了。

张半仙急忙起来找时,哪有个人影,只是床上确实放了一副亮晶晶的眼镜,他戴上后觉得看啥都十分醒目,心中别提多高兴了。

第二天一早,张半仙跟着王家的家丁来到了北柴,酒足饭饱后,张半仙就跟随王家的家丁出去看寻风水宝地。

经过七天的搜寻,终于找到了一处绝妙宝地。坟地找好后,王氏就请了许多能工巧匠,请张半仙在跟前指点,修成了一座气派非凡石制坟墓。

坟墓建好后,张半仙戴着那副眼镜左瞅瞅右看看,总觉得缺少点什么,就又令石匠雕刻了两个重有万斤的巨大石狮子立在坟前,这才觉得差不多了,就回去向尉夫人交工领赏。

坟墓建好的第七天,王天赐就一命归西了,埋了天赐后,请账房先生用红包包了一百两*金给了张半仙,又好酒好肉的请半仙吃喝了一顿,午后才打发张半仙上路,张半仙千恩万谢地告辞后。

一路上兴高采烈地往回走。到了傍晚又住进来时的那家旅店,晚上睡下又见上次送他眼镜的那一妇人来到他的床前:“你还认识我嘛?”

“当然认识了,您不是给我送眼镜的妇人吗?多亏您的眼镜,使我给王家选了一个上好的风水宝地。”

“我是来收我的东西的,你再看看我是谁。”

张半仙睁大眼睛一看:“您,您是观音菩萨?”

“不错,我正是观音。实话对你说了吧!本来王家是很有财运的,只可惜皇上向王家借钱时,说了句‘若要王家倒霉除非天火烧’,并连写五个“福”字,“五福”与“无福”谐音,虽然皇上是酒后所为,但也是金口玉言出口成旨,皇命难违,上天便要降祸于他。只是王家的风水很旺,灾星无法降临王家,只好借助你帮了忙。好了,把我的东西还给我吧!”说完手一张,只见一线白光,张半仙的眼镜就飞向了观音手中,观音接过东西后,一阵云雾就不见了。

张半仙醒来,吓得出了一身汗,回想观音所言,心里说:“不可能啊,凭我这么多年的经验那块地确实是块风水宝地的呀!不可能,不可能,我再去看看。”

于是不顾外面天黑,急冲冲的出了门又向北柴走去,天刚亮时到了北柴。上了坟前仔细一看真坏了,顿足捶胸了半天,怎奈已悔之晚矣。张半仙跑在坟前一顿嚎滔大哭,哭完后又把那一百两*金拿出来埋到了坟土里说道:“我怎还有脸拿人家的金子呢!”

随后发誓从此再不为人看风水。张半仙痴呆呆地走后,从此再也没人看见过他。

原来,这块地本来确实是一个凤凰形的风水宝地,坏就坏在了那两个石狮子上,因为那两个石狮子不偏不斜正好压在了凤凰的两个翘膀上,这么重的石狮子压在上面,凤凰再有天大的本事也飞不起来了。

就在这一年秋季的一个深夜,忽然间阴云密布雷电交加,狂风骤起,“忽”地王家的房屋便无缘无故着起火来。一时间风助火势,火借风威,越烧越大,一烧就是七天七夜,偌大的一个王家转眼便被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,只因皇帝一句酒后乱言,王家竟落了个如此凄惨的结局。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l/pgzl/2228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